• 首頁
  • >
  • 祝賀本會副主席李子樹先生獲選為2015年北京大學學生年度人物

祝賀本會副主席李子樹先生獲選為2015年北京大學學生年度人物

熱烈祝賀本會副主席李子樹先生獲選為2015年北京大學學生年度人物。
  • 李子樹在天津武清開發區辦公室

    李子樹先生接受北京大學校報訪問內容:
    專題連結:北大人物
    資料來源:北京大學新聞網

     

    【學生年度人物】赤“子”之心追夢華夏,別“樹”一幟情寄未名 ———— 記2015年北大學生年度人物李子樹
    日期: 2016-04-14

     

         河北贊皇,一個位於太行山中段東麓的小縣城,在2015年末迎來了國務院港澳辦對口的扶貧調研團隊。這行風塵僕僕的來客中,有一位身份“特殊”的在校生,他就是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來自香港的李子樹。

     

          “想加深對國家的瞭解,所以非常渴望到基層切身體會。”李子樹戴著一副框架眼鏡,言談舉止給人以沉穩嚴謹、親切溫和的感覺,這也是朋友們對他的一致評價。剛剛獲評2015年北京大學學生年度人物的他,是唯一獲此殊榮的港澳臺學生。

     

         已經說得一口略帶“京味兒”普通話的李子樹,本科畢業于香港大學中醫全科,2014年以港澳臺及留學生研究生入學考試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並于2015年作為北京大學首位港澳臺學生被推薦赴天津市武清區政府掛職。

     

    妙手仁心,杏林築夢

          受西方文化影響,西醫逐漸成為香港學術和行業的主流,酷愛中華文化的李子樹在大學時卻毅然選擇了中醫專業,將從醫的熱忱投射在了家國情懷之中。“醫者仁心一直是我的嚮往,也是我願意去鑽研古方古籍、修習問診的動力所在。如果可能的話,我的理想是創辦一家中醫院,盡力服務更多的病患。”談及未來的規劃,李子樹依舊對所學保持一份執著,5年醫路讓他深切地體會和認同“醫者,仁術也”,這顆杏林的種子也讓他在學生領袖的成長之路上始終懷著初心。

         在港大期間,實驗問診之外,李子樹致力於個人的全面發展,本科入學伊始便擔當學生領袖。作為首位獲得社團聯合會豁免、經選舉直接當上聯合會主席的大一學生,李子樹曾全權負責管理港大20多個學生社團。第二年,他開始參與大學的高層管理,獲選大學最年輕的校董、校務委員及教務委員等公職。大三時,他在同學們的鼎力支持下獲選校學生會主席。港大學生會是一個獨立的、與學校平等的法人團體,近半個世紀以來,極少有醫學生獲選校學生會主席。因此,教務長會同醫學院院長特別批准李子樹休學一年以全職擔任主席。短暫的一年任期給了他領導力方面的歷練與成長,更培養了他在人力資源和發展戰略領域的興趣。

         “實踐出真知”,李子樹自此更著力提升相應的知識水準:他經由港大推薦到上海交通大學學習行政管理和國際關係等科目;獲得了全額獎學金代表中國香港參加亞太區下一代領導人培訓計畫,並以該計畫有史以來首位醫學生的身份滿分畢業。杏林之內修身,他也在杏林之外的更大天地築夢。

     

    心系家國,燕園圓夢

         從港島輾轉內地高校,從醫學本科到行政管理碩士,李子樹坦言身邊的師長親友認為他的選擇跨度頗大,甚至“不可思議”,他自己卻將之看作一種“尋根”,一次“圓夢”。

         求學燕園的想法,緣起於一位身份特殊的北大校友。香港大學百年校慶時,李子樹有幸接待了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受到這位北京大學傑出校友的啟發,他開始關注北京大學,並在畢業之際放棄了多所世界知名高校的橄欖枝,選擇到內地最高學府繼續學習。

         談起他所在的政府管理學院,李子樹認為學院理念與個人目標不謀而合:“學院以立足本國、放眼世界,求真務實、追求卓越為目標;而就我個人而言,前兩句是我的學習目標,後兩句是我個人的性格態度。

         如果說學習公共管理源于李子樹對國家和香港發展的關心,那麼來內地求學可說是出於他的一點“私心”:“我祖籍福建,回到內地學習,有一種回鄉訪祖的感覺。”在政管學習一年多,身邊導師的思想傳播與悉心指導,周遭同學的志趣相投與細緻關懷,讓他更加堅定了當初的選擇:“我感受到的北大不只是一所大學的名字,不只是東經116度北緯40度所定出的地點,也不只是‘一塔湖圖’所能簡單概括出的美景。”在北大港澳臺學生2015年新年晚宴的致辭中,他這樣深情地說道。

         在北大學習的一年半裡,他憑藉優異的成績、不輟的實踐獲得中華青年精英基金會鄭志剛獎學金,福建駐京團工委鄭連發獎學金,2014年度港澳及華僑學生碩士一等獎學金等諸多獎項。李子樹用一份優異的答卷,回應了當初人們的“不解”,也踐行著他“以醫學治癒病人,以公共管理解決社會問題”的奮鬥理念。

     

    飲水思源,砥礪逐夢

         進入研究生階段,李子樹未曾停歇實踐的腳步,他積極投身校內外的學生組織建設和社會活動之中:擔任了北京大學研究生會的培訓部部長、政府管理學院研究生會的主席助理,服務廣大研究生同學;也擔任了課程“中國政治與公共政策學”的助教,幫助國家對外援助的第三世界國家官員和外國留學生瞭解中國;帶領留學生赴黔西南州參加“中國美麗鄉村‧萬峰林峰會”及“鄉村夢想——美麗鄉村建設與發展國際論壇”;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參加“中國-澳大利亞青年對話”;協助籌辦2014年中國領導人才論壇;亦多次參與社會實踐與考察活動,到訪天津、福建平潭等自貿區。

         一面是向外走,他肩負著祖國文化傳播使者的重任,在國際層面展現北大學子的風采,曾作為香港特區代表,獲邀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5周年國慶招待會。一面他也正向下紮根,2015年底開始,李子樹獲推薦作為北京大學第一位港澳臺學生到地方基層政府單位掛職鍛煉,擔任了天津武清國家級開發區總公司副總經理(管委會副主任),協助對接港澳臺以及國內外資源項目到地方發展。“基層對於我來說是陌生的,只有這樣的親身體驗才能讓我深入瞭解祖國的發展現狀。”在開發區的一間辦公室裡,李子樹還是戴著他那副標誌性的框鏡,熟練地查閱案頭的資料,入職不久的他已憑敬業的工作態度博得了同事們的尊重和讚賞。

         “請先稍等我一會兒,我去和值班的同事核對一些會議材料再一塊兒走。”採訪結束,眼前的青年一面收拾著辦公桌上的檔,一面向筆者笑著說:“我到了武清開發區才瞭解到,單位每天有同事24小時值守,對開發區譬如環境監測、緊急災難等方面無間斷關注,默默地守護著這個地區的安全。”結束了一天的忙碌工作,這位勤奮的北大學子還要為明日單位的領導班子周例會做準備。談及這幾個月基層實踐的感想,李子樹提及最多的詞還是“務實”,在飲水思源報效祖國的千百種方式裡,他最敬佩的是腳踏實地為國計民生奮鬥的挺拔姿態,也時時以之自我砥礪。

         雁過留聲,而燕園裡的李子樹絕不甘於只做一個過客。這位來自香港的學生,正以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北大學子”應有的姿態和素養,為祖國地方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無論是在紫荊花盛放的港島,還是未名湖畔的北大,無論是在國家級開發區的實踐,還是到國家級貧困縣的考察,這位意氣風發的青年都以拳拳赤子之心,書寫著他別樹一幟的中國夢!(文/校報記者 馬昕琳)